一、先找水,再找吃的
我刚被海浪冲到沙滩那会儿,喉咙干得像塞了把沙子。这时候千万别急着找吃的——你撑不过三天没水喝。记得去年在巴厘岛参加生存训练时,教练老汤姆总念叨:“水就是命,其他都是后话。”
1. 雨水收集的土办法
把外套反过来铺在倾斜的岩石上,下摆塞进空椰壳里。有次我在岩缝里找到个破塑料瓶,剪开铺在棕榈叶上,两小时就接了半瓶水。要是看到香蕉树可别放过,把树干砍成V字形,清甜的水会顺着叶柄流出来。
水源类型 | 获取难度 | 风险指数 |
清晨露水 | ★☆☆☆☆ | 低(需过滤) |
椰子汁 | ★★☆☆☆ | 中(过量饮用会腹泻) |
地下水 | ★★★☆☆ | 高(可能有盐分) |
2. 自制净水装置
挖个半米深的沙坑,铺上三层:碎木炭、细沙、鹅卵石。有次我发烧时用这个法子,虽然水里有炭渣味,但确实没闹肚子。要是找到竹子就更好了,把竹节打通当水管,用火烧开就能喝。
二、食物获取的野路子
潮水退去后的礁石区是天然食堂。上周我在珊瑚缝里抓到拳头大的螃蟹,用石头砸开直接生吃。不过要小心水母,上次中招后胳膊肿得像馒头。
- 赶海三件套:
- 尖头木棍(戳鱼用)
- 棕榈叶篮子(装贝类)
- 藤蔓渔网(拦在潮沟)
岩缝里的牡蛎要用石片撬,海藻选深绿色的。有次我饿急了吃红色海藻,结果上吐下泻整宿。要是找到鸟蛋记得生火烤熟,生吃可能感染沙门氏菌。
三、遮风挡雨的窝棚术
上次台风天,我的棕榈叶屋顶被掀飞后学聪明了。现在搭窝棚要挖10厘米深的排水沟,骨架用竹子呈45度交叉。记得在睡垫下面铺层碎贝壳,防潮又防蛇。
小窍门:找四根Y型树枝插地上,架两根横梁。屋顶用芭蕉叶从下往上铺,像鱼鳞那样叠着放。有次我用海带当绳子绑骨架,结果半夜被咸腥味熏醒。
四、自制工具的野性智慧
用燧石和钢片打火太奢侈,我现在用眼镜片聚光生火成功率更高。上次把破铁罐磨成鱼钩,钓到条两斤重的石斑鱼。要是找到海龟壳千万别扔,当锅煮汤特别香。
- 生存工具清单:
- 贝壳刀(磨出刃口只要半小时)
- 藤蔓绳索(泡海水后更结实)
- 竹筒水壶(装开水不会裂)
五、保持清醒的野人哲学
有天傍晚看见救援飞机没停,我气得把椰子砸海里。后来每天用石头在岩壁刻正字,跟自己说:“今天又赢了一天。”现在习惯早上对着大海吼两嗓子,晚上就着月光编草鞋。
发现个调节情绪的好法子:给每棵果树起名字。那棵歪脖子椰子树叫“大个子”,结酸果的灌木叫“倔老头”。有次跟“倔老头”说话时,居然在树根下找到个淡水泉眼。
六、求救信号的另类打法
沙滩上摆SOS要用深色海带,白石头在阳光下反光看不清。上次用湿木柴烧出浓烟,结果潮气太重飘不起来。现在学会用镜子打信号,破铁皮当反光板效果也不错。
最近在试验漂流瓶2.0版:把求救信塞进密封的塑料瓶,绑上鲜艳的海藻当浮标。有回退潮时发现瓶子上缠着藤壶,看来这些小家伙也在帮我传递消息。
潮声又响了,该去检查昨晚下的蟹笼。说不定今天能加餐,顺便用新摘的番石榴跟海鸥换点情报——它们总知道哪片云带着雨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