交椅是中国古代一种可折叠的坐具,因椅腿交叉设计得名,兼具实用性与艺术性,常见于唐宋至明清时期,是身份与权力的象征,也被视为传统家具文化的重要代表。
一、历史起源与发展
1.起源:交椅雏形可追溯至汉代的“胡床”,经唐宋改良,融入本土设计,成为贵族与文人雅士的专属坐具。
2.演变:
二、结构与工艺特征
1.核心结构:
2.材质:多用硬木(如黄花梨、紫檀),配铜钉、铁包角装饰。
3.工艺:榫卯结构衔接,手工雕刻祥云、花卉等吉祥纹样。
三、文化寓意与历史地位
1.权力象征:古代“第一把交椅”代指首领地位,常见于《水浒传》等文学场景。
2.文人雅趣:成为诗画中的风雅元素,如明代《十竹斋画谱》中的交椅描绘。
3.中外交流:通过丝绸之路传至中亚,影响欧洲折叠椅设计。
四、现代价值与收藏
1.拍卖市场:明清交椅屡创高价,如2015年明黄花梨交椅以2700万元成交(北京保利拍场)。
2.复刻工艺:现代匠人沿用古法制作,兼具实用与收藏价值。
3.保养要点:避光防潮,定期上蜡,避免硬物刮擦。
小知识:交椅因便携性被誉为“古代折叠椅”,《三国演义》中关羽“单刀赴会”即坐于交椅,彰显其豪迈气概。
郑重声明:以上内容均源自于网络,内容仅用于个人学习、研究或者公益分享,非商业用途,如若侵犯到您的权益,请联系删除,客服QQ:84114414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