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家好,在日常生活中,我们难免会遇到热源导致的烧伤问题。石灰烧伤、日光灯、电焊弧光等都是常见的致伤因素。面对这种情况,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处理呢?下面,我将详细为大家讲解烧伤的现场急救原则与措施。
当身体接触到致伤的热源后,应立即离开热源,如火灾现场、去除触及皮肤粘膜的热液、热物、化学物质、电源等。尽快脱去热液浸湿的衣物,扑灭身上的火焰。如果烧伤范围较大,可跳入就近的冷水池中灭火、冷却,但不可跳入污染严重的水中。
为了使烫热的皮肤组织冷却下来,应使用冷水持续冲洗。冷水冲洗不仅可以降低皮肤温度,阻止热力的继续损伤,还能减轻因热力导致的皮肤组织反应,减少某些“炎症介质”的释放,从而减轻疼痛,减少继发性损伤的发生。需要注意的是,冷水冲洗一般要持续半小时以上,但应避免着凉受冻。
对于烧伤后用药,早期烧伤创面的用药目的不外乎防止感染、保护创面两方面。家庭常备的消毒杀菌药品有紫药水、红汞、酒精、碘酒、洗必泰、吉尔灭以及头孢菌素等抗生素。但值得注意的是,紫药水、红汞等因会使受伤组织染色,影响医生对烧伤深度的判断,一般不应采用。酒精、碘酒刺激较大,可用于未破溃处。低浓度的洗必泰、吉尔灭刺激性小,不染色,可以冲洗、浸泡或湿缚创面,但时间不应太长。金霉素眼膏、百多帮等油膏可适当涂抹。大多数情况下,干净的烧伤创面早期细菌不会太多,并非一定要用抗菌药物。
在烧伤后是否需要包扎的问题上,在到医院就医之前,往往得不到灭菌敷料。使用一般布料、草纸之类包扎伤口,可能造成污染,容易引起感染,因此不主张用未经消毒的物品包扎。但在运送到医院过程中容易被碰撞或遭受更多的污染,则可选用洁净的布料(最好是无色的,不要用易脱色的布料)包扎。到达医院以后,医生会根据烧伤部位、深度、是否感染等情况,采用包扎或暴露措施。
烧伤后采取的体位也应有所讲究。烧伤的部位应避免长时间受压,如背部烧伤后不应长时间仰卧;臀部烧伤不宜久坐。受伤的四肢应尽可能抬高,如受伤的手应被挂起在胸前;足烧伤后宜取脚高的卧位,尽量缩短下地时间,减少下地次数。正确的体位有益于维护伤处的血液循环,减轻继发性损伤的程度,减少感染的机会。
需要提醒大家的是,由于现代室内火灾事故往往产生大量刺激性强的烟雾,吸入这些烟雾极易导致“吸入性损伤”。在密闭的火灾现场不应大声叫喊或深呼吸,应使用浸湿的毛巾捂住嘴鼻,尽快离开现场,避免“吸入性损伤”。如果有刺激性气体、湿热蒸汽、或干热空气吸入,出现声音嘶哑、咽喉疼痛、痰中带黑色碳粒、鼻毛烧焦、呼吸困难等情况,应立即到就近医院就诊。
烧伤后的现场急救非常重要。通过以上的讲解,希望大家能够掌握正确的急救方法,及时处理烧伤事故,减少伤害。希望这篇文章对大家有所帮助。